2007年2月2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二版:援手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用工旺季到来,招工的打工的都要擦亮眼睛
警方提醒:办事正规方能慧眼看清雾里花
见习记者 陈岚 通讯员 袁志琦/文

  春节过后,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返城,又到招工高峰时节。但是,有的企业却由于招工时把关不严,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,使企业蒙受损失。日前,宁波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利用假身份证骗取23万元公款的案件。另一方面,找工作的因为求职心切受骗上当、权益受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,因此,本报特请警方为大家支几招,希望招工的、打工的都能慧眼识珠,为红火的金猪年开个好头。

  案例回放
  八年假名无人知 一朝现形携款逃
  8年前,湖北小伙子“刘卓”到宁波一家私营企业打工。因为头脑灵活,还特别能吃苦,他深得老板刘先生的赏识,没多久就当上了公司的记账员。刘老板对“刘卓”很信任,平时都让他去结账,而且用的都是现金,虽然数额不大,但从未出过差错。
  前不久,为了进一批价值6万元的鱼货,刘老板将1万元现金和自己的银行卡、身份证一并交给“刘卓”,让他再取5万元钱到码头结账,还安排了另一名员工和“刘卓”同去。
  1个多小时后,刘老板打电话问“刘卓”进展,得到的答复是“还在路上”,刘老板以为他们回来了,也没多想。可是又过了几个小时还不见他们回来,刘老板有些着急了,再打电话过去,“刘卓”已经关机。这时,同去的另一名员工回来了,他说由于银行排队的人太多,“刘卓”让他先回来。刘老板感觉不妙,再去银行找,“刘卓”早已不在,卡内的23万元钱也被提走。
  警方调查发现,这个“刘卓”除了照片外,其他身份资料全是假的,居然整整8年都没有被公司发现。他已辗转将这23万元钱转到了自己的名下。
  日前,宁波江北区警方终于在“刘卓”的老家将其抓获。据交代,8年来他身边一直放着两张身份证,平时用的都是假证,目的就是为了在外地打工不受“牵连”,犯了事儿能一走了之。

  警方提醒
  招工的:规规矩矩用人  完善日常管理
  为了用工安全、保证生产,警方为用人单位支了几招:
  1.要通过劳务市场等正规渠道招工。因为劳务市场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劳动合同,不仅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保证,还为用工单位把住外来人员的身份查验关。目前,第二代防伪居民身份证已在全国各地启用,对正在继续使用第一代身份证的人员,用工单位要仔细查验其有效期限,对身份证超期的可拒绝录用,并可移交给公安机关查处。
  2.对已经录用的外来新老员工要进行身份年检,即要组织员工办理暂住证或变更手续,将员工的个人资料进行登记归档,并交劳动部门备案。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与员工家人建立联系制度。前文案例中的刘老板,如果能对外来员工坚持身份年检或者建立家人联系制度,那么这个“心腹”恐怕早就露出原形了。
  3.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要及时掌握和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以及活动情况。这样,即使发了案,公安机关也能及时破案。

  打工的:仔仔细细分辨  保护自身权益
  除了用人单位要严格把好用人关外,警方也提醒打工者在寻找工作时要多留个心眼,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。
  1.正确识别招聘广告。正规职业介绍机构,一般会在广告开头刊有“职业介绍许可证”编号并附有公司简介,而非法职介打出的广告则多为“无头”广告,内文充斥着“长年”、“大量”、“急聘”等字眼。
  2.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求职。求职者不仅要看其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证,还要查看其是否有劳动或人事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。
  3.求职者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时,应尽可能事先了解该单位的营业项目,应聘时也要多留心细节。比如,注意用人单位内部摆设、工作人员的谈话,面试时是否草率等等。同时,不要随便和用人单位签协议,不缴纳任何不知用途的费用,不购买以任何名义要求购买的有形或无形产品等。 
  4.如果受到欺骗或遇到与招聘信息中所列的待遇、薪酬情况严重不符的,求职者应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反映,请求查处。